埃安跌落神坛! 员工持股爆雷, 谁在裸泳?

  • 2025-07-11 00:31:38
  • 817

曾几何时,背靠广汽集团的埃安是新能源车里的“明星二代”,销量蹭蹭涨,年卖近50万台,稳坐新势力前排,风头一时无两,被夸成“国企造新能源的标杆”。可如今,这颗明星的光环好像突然没了:销量暴跌不停,“车圈恒大”的名号也扣上了头,曾经的“优等生”站在了十字路口,前途未卜。

销量坐上了过山车:

埃安的故事真是“高开低走”的典型。它2017年成立,和蔚小理这些新势力几乎同时起步。2020年独立成“埃安”品牌后,发展像开了挂:2022年狂卖27万台,暴涨126%;2023年更猛,销量冲到48万台以上,月均超4万,拿下新势力销冠,风光无限!

但好景太短!从2024年开始,埃安销量不涨反跌,而且跌跌不休,完全跟不上整体新能源车市增长的步伐。2024年全年只卖了37.5万台,比前一年大跌22%,月销缩水到3万出头,被理想、赛力斯等对手反超。到了2025年上半年,情况更糟,月销跌到不足2万台,半年总共才卖了10.9万台,又跌了14%。这销量下滑的势头,已经持续快两年半了。

“车圈恒大”风波来袭:

比销量下滑更吓人的,是上个月爆出的“员工持股”大地震。原来在2022年,埃安搞了混改,推了全员持股计划。794名员工,凑了近18亿真金白银(平均每人200多万,不少人还是贷款买的),拿了公司4.55%的股份。大家当时都盼着埃安快点上市,股票一飞冲天,还贷款赚大钱轻松得很。

可现实打脸了!因为销量持续下滑,加上车市大环境不好,埃安的IPO一直没影。上个月中旬更是传出消息,IPO计划可能“黄了”!这意味着员工们指望的上市暴富梦碎了,现在还得面对高额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很多人根本还不起。更惨的是,如果现在想退出,只能拿回大约42%的本金,投资直接腰斩!同时还有传言说,部分管理层早就套现跑路了。这场景,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恒大出事时的情形,“车圈恒大”的帽子就这么扣到了埃安头上。虽然埃安很快发声明说公司经营正常,股权激励在推进,但风波已经闹大了。

为何从巅峰跌落?

这场风波深深刺痛了国企背景的广汽集团。员工持股本是双赢的好事,公司拿到钱、留住人,员工分享发展红利。谁也没想到,上市失败,把公司和员工都拖进了泥潭。问题的根子,还是销量的持续下滑。曾经的销冠埃安,怎么就丢了优势?

网约车市场吃饱了:埃安早期靠B端(比如网约车)市场起家。2023年那48万台的销量里,网约车贡献了快一半(约22万台),是妥妥的“网约车之王”,吃尽了政策红利。但后来网约车市场饱和了,很多城市都预警运力过剩了,这块大蛋糕没了,埃安销量自然猛跌,成了头部新势力里唯一在衰退的。

普通消费者不买账:埃安当然也想卖车给普通老百姓(C端市场),还努力想撕掉“网约车”的标签。但很多消费者就是认定了它“网约车”的形象,不太感冒。再加上现在新能源车市卷得昏天黑地,价格战打得飞起,埃安也没能打出足够亮眼的、和别人不一样的王牌,在C端市场越来越吃力,销量也就撑不住了。

新能源车市正在经历残酷的大洗牌,曾经风光无限的埃安,前路被重重迷雾笼罩。

曾经的“国企之光”埃安,还能翻身吗?你觉得问题到底出在哪?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