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日本担忧的, 不是中国电车崛起, 而是比亚迪出海速度太快!
- 2025-07-09 20:06:23
- 218
就在日前,比亚迪在泰国罗勇工厂举行了“泰国第9万辆新能源汽车交付暨泰国工厂投产一周年仪式”。
仪式上,比亚迪正式交付客户第9万辆新能源汽车——腾势D9,并在泰国工厂下线了首辆泰国产比亚迪驱逐舰05。
在泰国罗勇府炙热的阳光下,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将一把象征性的钥匙交给腾势D9车主时,这场交付仪式已超越商业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出海+本地化深耕”模式的全面成熟。
泰国工厂投产一周年之际交出9万辆新能源车的成绩单,不仅刷新东南亚市场纪录,更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教科书级案例。
比亚迪全球化落地的三维成功密码
通过本土化融合深度实践。产业链上协同,在泰国罗勇工厂拥有6100名员工,其中90%以上都是泰国本地人。同时核心供应商本土化率也达到了45%,直接拉动了当地就业并且重构了泰国的汽车产业链。
在此之前,泰国汽车市场基本上被日系车所占据,而且大部分都被“垄断性”。
但如今比亚迪的出现,自然是拉动了泰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针对东南亚充电基建不足痛点,比亚迪更是推出了泰国首款本土化插混车型驱逐舰05(搭载第四代DM-i技术),填补市场空白;同时以纯电车型ATTO 3连续18个月蝉联销量冠军,实现纯电与插混双轨并行。
以至于在短短几年时间,比亚迪在泰国就取得了耀眼的成果。
原本的泰国市场,被日系车垄断78%份额,但进入2025年后,比亚迪在曼谷车展订单量达9,819辆,首次超越丰田登顶,标志消费偏好结构性转变。
比亚迪核心技术矩阵:全球扩张的底层支撑
1. 电动化技术全球领先
刀片电池:通过针刺测试不起火、体积利用率提升50%的磷酸铁锂电池,成为行业安全标杆,搭载于ATTO 3等主力车型畅销全球。
DM-i超级混动:第四代技术热效率达46%,驱逐舰05在泰实测亏电油耗仅3.8L/100km,破解东南亚续航焦虑。
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使海豹车型获Euro NCAP五星安全认证,奠定高端化基础。
2. 智造体系的可复制性
泰国工厂从动工到投产仅10个月,快速移植深圳“整车+三电”全产业链能力,其标准化模块(如电池Pack产线自动化率95%)正复制至匈牙利、巴西基地,支撑“全球工厂48小时响应”目标。
全球示范意义:重构中国制造出海范式
从“产品输出”到“生态输出”的跃迁比亚迪在泰国构建“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链条:本地研发中心针对热带环境优化电池热管理,与泰国政府合作建设超充网络(2025年底规划500桩),培训认证本土技师超2000人,形成技术标准、服务标准、人才标准的协同输出。
2. 新兴市场破局方法论
梯度产品策略:先以ATTO 3(售价约100万泰铢)打开大众市场,再推腾势D9(250万泰铢)抢占高端MPV,形成价格带全覆盖。基建反哺逻辑:通过自建充电桩提升用户体验,驱动销量增长,2024年泰国用户充电满意度达89%。
3. 全球产业链重构启示
成本控制优势:泰国工厂人力成本仅为欧洲1/5,叠加本土采购降本,使ATTO 3比同级日系车价格低15%。
地缘政治破壁:通过技术授权模式与泰国暹罗汽车合作,规避贸易壁垒,2025年对欧出口泰国制造车辆免征37%关税。
当比亚迪的滚装船“EXPLORER 1号”满载泰产电动车驶向欧洲时,中国汽车工业已步入新纪元。
多元化产品矩阵获泰国消费者认可,泰国工厂的成功印证了比亚迪“技术授权+本地化运营+社会价值共创”模式的可复制性——匈牙利工厂5个月实现量产,巴西基地吸引30家配套企业入驻,全球制造网络初具雏形。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出海背后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集体崛起:宁德时代在泰国建电池厂,地平线芯片赋能海外车型智能化。
正如王传福所言:“全球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法则。”
这条从罗勇延伸出的绿色之路,正指引中国制造从“产品出海”走向“价值链出海”,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中重构产业话语权。
- 上一篇:女孩漂流遭男子高压水枪攻击致失明
- 下一篇:尾鱼的改编运果然在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