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者2号”正式亮相! 看川籍人形机器人如何“秀肌肉”

  • 2025-09-27 14:37:00
  • 485

55个自由度的仿生身躯扭转、伸展,在复杂地形上平稳行走,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记者注意到,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亮相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平台“天行者2号”引发关注。

2025年9月24日,在相关单位的指导与支持下,由天府绛溪实验室重点培育支持的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举办“从速度到耐力:天行者2号开启四川智造长跑”发布会,正式发布西南地区首个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整机平台——天行者2号。这款身高165厘米、体重55公斤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实现高度仿真的肢体动作,还可以通过多模态感知实现自然的人机对话与动作交互。

发布会现场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本次发布会还预告将于年底推出全国首款情感陪伴人形机器人“爱湫”,作为具备情感交互的人形机器人,“爱湫”试图破解机器人在康养、陪伴等消费级市场的落地难题。这一布局正好踩在国家战略节点上——2025年,中国政府首次将“具身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其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技术突围: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跃迁

“天行者2号”的发布,展示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

“作为四川具身科技从0到1全栈自研的第二代产品,天行者2号在整体灵活度、运动控制算法和人机交互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四川具身科技CEO冯振宇告诉记者,凭借55个自由度类人构型,机器人能够在复杂地形中实现更稳定、更拟人的运动控制,并通过多模态感知实现自然的人机对话与动作交互。

记者注意到,发布会同步推出的数据采集平台,作为天行者2号的应用补充,搭载团队自主训练的模型。平台现场完成了“指令识别—饮料抓取—手部识别—饮料递送”的全过程自主操作,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任务执行中的自然交互和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表示,中国人形机器人每两个月完成一次迭代,机器人样机正百花齐放。这种快速迭代的背后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场景应用初见曙光。

从“速度”到“耐力”,在天府绛溪实验室的支持下,四川具身科技在一年内,完成了天行者1号到天行者2号的跨越式迭代,这意味着四川具身科技,正在中国具身智能版图上勾勒出自己的发展路径。

据悉,“天行者2号”面向智能制造、科研教学与康养服务三大应用场景设计,既能适配工业领域的高精度作业,也能为科研提供实验平台,更将逐步拓展至养老陪护与康养照护。

“天行者2号”(受访者供图)

情感交互:破解机器人的“陪伴”难题

更具突破性的是预计在2025年底,推出的情感机器人“爱湫”。四川具身科技创始人、天府绛溪实验室交互前沿研究中心主任彭倍表示,该产品将融合情感计算与康养应用,面向银发经济与家庭陪伴场景,致力于成为人类“从第一个朋友到最后一个家人”的情感伙伴。爱湫的问世,将为康养机器人发展提供“四川方案”。

这一技术创新,直指当前AI陪伴市场的痛点。腾讯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5十问AI陪伴研究报告》显示,仅4.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陪伴需求完全被满足,近半数人因担心负面情绪影响他人而选择压抑。这种需求缺口,让AI陪伴成了潜在的“情感出口”——98%的受访者愿意尝试AI陪伴产品。

推动人形机器人从“生产工具”进化为人类“全生命周期伙伴”,与当前AI陪伴市场的多元化趋势不谋而合。报告显示,虚拟故事角色、AI心理顾问等赛道正在快速发展,共同构成千亿规模的潜在市场。

产业生态多变中国具身智能如何布局?

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已从技术验证迈入商业化试点阶段。第三方机构预计,具身智能的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有望在2027年达到1.25万亿元。

具身科技的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公司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深厚技术实力与省级产业协同资源,正逐步形成“技术攻关—中试转化—场景落地”闭环。这一模式在中国具身智能产业中颇具代表性,促进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指出,未来AI模型控制将成为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演进方向。机构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美元。

面对这一巨大市场,中国正积极布局。

目前该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陈学东院士指出,人形机器人发展最大的痛点是“本体强健”与“轻量化”存在矛盾。与人类相比,人形机器人显得“体重超标、力量不足、笨手笨脚”。

高功率密度电驱关节、电池、灵巧手等是未来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具身智能发展路径将先聚焦单任务场景,逐步向端到端智能演进。短期来看,具身智能更适合落地的场景是科研;中期有望在工业和商业服务领域做更加丰富的落地;长期可以发挥更高价值的则是商业服务和家庭服务两大场景。

“天行者2号”和“爱湫”实现向“全生命周期伙伴”的转型,也与行业趋势相符。

在家庭场景中,面对人口老龄化和护工短缺的双重挑战,智能养老机器人在政策的扶持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正迅速进入实际应用阶段,这些机器人正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养老产业向智慧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在商业模式上,业内从业者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人形机器人目前以销售软硬件一体本体支持算法、数据等研究为主,并趋向提供场景整体解决方案。“未来规模化量产后可提供租赁外包服务。”

四川具身科技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依托四川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推动人形机器人从技术突破走向产业链协同与场景落地,加速四川智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