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 仍将控制内存制造商

  • 2025-08-21 10:29:06
  • 254

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正在加速努力以确保获得英伟达的业务。

预计到2026年,AI芯片市场仍将由英伟达主导,而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则在激烈争夺HBM4的订单。尽管云巨头试图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但迄今为止收效甚微,使得这家美国芯片制造商依然处于行业竞争的中心。

据报道,预计到2026年,台积电将把其CoWoS先进封装产能的大约60%分配给英伟达。在供应本已落后于需求的情况下,台积电的产能分配决策被视为AI芯片市场领导地位事实上的决定者。如果英伟达获得超过60%的CoWoS产能,它将能维持其产品发布计划,并进一步巩固其在下一代AI处理器领域的主导地位。

亚马逊、Meta、微软以及谷歌都已开发了自研的AI加速器。然而,分析师估计,这些芯片至少还需要一到两年时间,才能在实际工作负载中挑战英伟达的GPU。

对于内存制造商而言,英伟达仍然是最关键的买家,AMD是2026年唯一可能采用HBM4的另一家公司。而云巨头设计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预计要到2027年或更晚才会支持HBM4。

内存制造商力推HBM4以争取英伟达

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正在加速努力以确保获得英伟达的业务。SK海力士已经出货了12层堆叠的HBM4样品,并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开始量产。

美光于2025年6月向英伟达交付了12层堆叠的HBM4样品,随后透露其2026年的HBM产量已全部被预订,引发了外界对其将有多少份额供应给英伟达的猜测。

三星在2025年7月确认,已向英伟达和AMD两家公司出货了HBM4样品。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该公司表示已完成将HBM4生产迁移至其1c纳米工艺,并已向关键客户交付样品。

分析师指出,除了英伟达,2026年只有AMD会使用HBM4,这导致客户群高度集中,迫使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为争夺英伟达的业务而展开正面交锋。

先进封装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花旗银行(Citibank)将其对台积电2026年CoWoS产能的预测从80万片晶圆上调至87万片,理由是英伟达产品周期加快以及云服务提供商(CSP)积极投入定制化ASIC。

花旗银行警告称:随着AI芯片转向更先进的节点,数据传输速度和系统复杂性正在急剧增加。到2027-2028年,一个AI机柜的功耗可能达到800-900千瓦,给散热和供电带来巨大压力。这些压力正在刺激GPU以及交换机芯片和服务器CPU对CoWoS的需求。

英伟达的产品路线图凸显了这种紧迫性:GB200是AI数据中心的基石,GB300将于2025年底开始放量,而定于2026年下半年推出的“Vera Rubin”系统将采用3纳米GPU、包括HBM4在内的更高密度内存、双CX9连接器以及更高功率的设计。

花旗分析师Laura Chen表示,从芯片到系统的交付周期可能长达九个月。供应商正在为GB300的顺利推出做准备,这应会推动台积电、KYEC和日月光半导体的增长。受英伟达订单推动,台积电2026年的晶圆收入可能同比增长超过50%。

Laura Chen补充说,云服务提供商现在是台积电的第二大增长动力。谷歌和亚马逊云科技(AWS)在ASIC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Meta正在迎头赶上。花旗预计2026年ASIC出货量将达到40-50万颗:谷歌正与博通和联发科合作,AWS计划在2026年底提升其基于N3工艺的Trainium 3芯片产量,而微软也已重启Maia 300项目,计划明年进行小规模生产。

英伟达加强对内存生态系统的控制

在供应商竞相满足HBM4需求的同时,英伟达正将其控制力向上游延伸。有消息称,英伟达已开始在3纳米节点上自行设计HBM的基础裸片,预计将于2027年下半年试产。

该计划在HBM供应链中引发了震动。作为顶级HBM供应商,SK海力士已经自行设计基础裸片,并且标准的HBM4可以在台积电的12纳米工艺上运行。但要将速度提升至10Gbps以上,就需要更先进的节点,而内存公司在这方面缺乏ASIC设计专业知识。

分析师指出,为实现与GPU和CPU的连接而集成UCIe接口,会大大增加复杂性,这为GUC等ASIC设计服务公司创造了机会,GUC已经通过其一站式IP平台为云服务提供商提供支持。

英伟达的基础裸片项目旨在更紧密地控制其NVLink Fusion开放平台,为客户增加模块化选择。但市场反应不一:云巨头开发ASIC的初衷是为了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因此可能会抵制由英伟达设计的基础裸片,这限制了该计划的短期影响。

SK海力士已推出采用MR-MUF封装技术的12层堆叠HBM4样品,提供36GB容量和超过2TB/s的带宽,比HBM3E快60%以上。该公司还计划在未来的基础裸片中采用先进的晶圆代工节点,以提高性能和效率。

总体而言,AI芯片供应链仍然牢牢地与英伟达绑定。台积电的CoWoS产能分配决定着市场增长格局,内存制造商依赖英伟达的HBM4订单,而英伟达正通过向上游进入基础裸片设计领域来扩展其控制力。

尽管云巨头积极推进定制化芯片,但分析师一致认为,英伟达的主导地位将持续到2026年乃至更久,使得封装、内存和系统设计领域的供应商除了与其结盟外别无选择。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