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的不去, 新的不来: 中国二手车正在加速出海!
- 2025-07-09 20:48:32
- 847
写在前面
在日本街头,人们常常惊叹于满街的新车,锃亮的车身、时尚的设计,仿佛整个国家的汽车永远年轻。
然而,这并非因为日本人特别爱换车,而是因为他们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二手车出口体系:
大量准新车以二手形式流向海外,腾出市场空间,刺激新车消费。
如今,中国也正沿着这条路加速前进。近年来,中国二手车出口业务迅猛增长,从政策试点到全面铺开,从零星探索到规模化出海,一场“以旧促新”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展开。
这不仅关乎汽车行业的未来,更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层逻辑。毕竟,只有让“旧的”顺利流动,“新的”才能源源不断。
第一章 从试点到爆发:中国二手车的“出海元年”
2019年,中国首次在10个城市启动二手车出口试点,当年出口量仅3036辆。然而,短短几年间,这一数字便迎来爆发式增长——2023年,全国二手车出口量突破27万辆,2024年超过40万辆,增速远超预期。
这一迅猛发展的背后,是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
2024年2月,商务部等五部门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放开二手车出口业务,从试点制转向申请制,企业数量激增至2800余家。同时,各地纷纷出台配套措施,如广东优化退税流程、天津设立“一站式”出口服务中心,通关时间缩短50%以上。
“以前二手车出口手续繁琐,现在流程简化了,企业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位从事二手车贸易的从业者感慨道。
第二章 新能源二手车:中国出海的“王牌”
与日本不同,中国二手车出口的最大亮点并非燃油车,而是新能源车。在天津、上海等主要出口城市,新能源二手车占比高达70%以上。
这一现象并不难理解,毕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领先全球,而二手新能源车凭借更高的性价比,迅速成为海外市场的“香饽饽”。
例如,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一场展销会上,100多辆中国新能源二手车10天内便被抢购一空;在中欧班列的“绿色通道”上,国产电动车正源源不断地运往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市场。
“海外消费者对中国新能源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尤其是续航扎实、价格实惠的二手车型。”一位出口商表示,“这不仅是贸易,更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中国二手车的出海版图,正沿着“一带一路”迅速扩张。目前,出口目的地已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亚、非洲、东欧成为主力市场。
在俄罗斯,由于西方制裁导致新车供应紧张,中国二手车迅速填补空缺;
在尼日利亚,高性价比的中国燃油车成为中产家庭的首选;
在乌兹别克斯坦,当地消费者甚至愿意排队等待中国二手车的到货。
然而,市场繁荣的背后,挑战也随之而来。
第三章 繁荣与隐忧:价格战、售后与未来之路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部分热门市场已出现“内卷”现象。
例如,俄罗斯市场的中国二手车商数量激增,导致价格战频发,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一些企业开始转向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但左舵车改装、售后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仍待解决。
此外,国内二手车收购成本高企,部分热门车型(如丰田普拉多)的国内收购价甚至高于海外售价,进一步挤压了出口利润。
“二手车出口不是简单的‘一卖了之’,而是需要完整的生态链支撑。”行业专家指出,“日本之所以能长期占据全球二手车出口龙头地位,正是因为其建立了成熟的检测、物流、金融和售后体系。”
金科呼唤:中国能否成为全球二手车出口大国?
按照国际经验,成熟市场的二手车出口量通常占国内交易量的10%左右。
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4.35亿辆,年二手车交易量超1600万辆,若按10%的比例计算,未来年出口量有望突破150万辆,成为全球二手车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仍需在几个关键领域发力:
1、差异化布局
避免扎堆热门市场,开拓非洲、南美等新兴区域;
2、产业链协同
建设海外仓、前置维修中心,提升售后服务能力;
3、品牌塑造
通过数字化营销(如独立站群、社交媒体)增强海外消费者信任。
归根到底,没有二手车的出清,就没有维持新车销售的后劲。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来不是靠“只进不出”,而是要让资源高效流动。
日本的二手车出口模式,让国内市场始终保持活力;如今,中国也在探索自己的路径。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不仅是一句俗语,更是一种经济逻辑。
当中国的二手车加速驶向全球,不仅意味着贸易数据的增长,更象征着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迈向更成熟、更开放的新阶段。
作为中国战略品牌专家,金科认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地的街头,也将像今天的日本一样,随处可见来自中国的二手车。而那时,中国汽车市场的“新陈代谢”也将更加健康、更具活力。
- 上一篇:岁女孩公园荡网红秋千坠河去世
- 下一篇:女子给自己签字开了小时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