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新能源汽车淘汰赛更早开始的是智能驾驶淘汰赛

  • 2025-07-24 17:42:05
  • 918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加速洗牌的2025年,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而比新能源汽车赛道更早开始淘汰赛的智能驾驶赛道,今天大家只看到华为在智能驾驶赛道领先,只看到Momenta在智能驾驶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但就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曾经被资本簇拥的明星企业接连折戟,禾多科技的停摆、纵目科技的崩盘、图森未来的破产,构成了一幅触目惊心的行业生存图鉴。这场技术革命的淘汰赛,正在重塑智能驾驶产业的生存法则,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的一个缩影。

一、智驾明星企业接连陨落

禾多科技的溃败暴露出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的激烈碰撞。这家背靠广汽集团、坐拥顶级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在交付广汽项目时遭遇滑铁卢,印证了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战略风险。当技术方案无法满足车企量产需求,即便拥有顶尖人才阵容和十亿级融资,也难逃资金链断裂的厄运。三地法院累计75万元的执行标的,成为压垮这家明星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纵目科技的衰落轨迹更具典型性。其财务数据显示,2021-2023年营收规模从2.25亿增至4.98亿,但净亏损却从4.34亿扩大至5.64亿,三年累计亏损接近营收总额的三倍。这种"越卖越亏"的怪圈,折射出ADAS解决方案市场价格战的残酷现实。当CEO失联、工资停发、IPO屡战屡败,这家曾获小米投资的企业最终倒在了商业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图森未来的转型悲剧则揭示了战略摇摆的致命性。从L4自动驾驶量产到跨界游戏和AI,频繁的业务转向不仅消耗了宝贵资源,更错失了技术迭代的关键窗口期。这种战略迷失在高度专业化的自动驾驶领域,无异于自我放弃。同时也说明了上市并不是一张免死金牌,图森未来从202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到2024年退市,也就不到三年的时间。

二、产业格局底层逻辑重构

在行业洗牌期,车企与供应商的权力天平正在发生倾斜,随着时间的不同,这个天平是动态平衡的。北方工大纪雪洪教授的观察揭示了新生态:车企需要精选技术伙伴确保供应链安全,供应商必须绑定主机厂实现技术落地。这种双向选择催生了新的合作范式——安波福5.7亿注资智驾科技、北汽战略投资小马智行、比亚迪入股卓驭科技,资本纽带正在重构产业价值链。

技术路线的分化愈发清晰。百度Apollo、蘑菇车联转向“车路云一体化”,文远知行与博世合作推进L2-L3量产,折射出行业从技术狂热向商业落地的理性回归。这种转向不是技术理想的退却,而是对自动驾驶L4级商业化困境的务实应对。与跟国豪门合作相比,选择“车路云一体化”路线,则更具中国特色。要知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有中国道路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车路云协同”在海外市场都是伪命题,更不要说“车路云一体化”。

三、活下来才是破局之路

在资本寒冬中存活的企业展现出生存的智慧,文远知行通过与博世的技术捆绑,实现算法能力的规模化输出;智驾科技借助安波福的全球渠道,加速技术产品化进程;小马智行获得北汽战略投资后,在Robotaxi商业化运营上取得突破。这些案例印证了深度绑定大厂战略的价值,活下来比独立自主更为重要。

行业整合呈现两大趋势,头部车企通过资本渗透到智能驾驶初创企业构建技术护城河,国际Tier1巨头借投资智能驾驶创业公司实现技术补强。这种双向赋能正在重塑竞争格局,倒逼企业建立"技术+资本+产业"的三维竞争力。除了华为和Momenta两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战略不变,各个智能驾驶明显企业都做出了不同的战略选择。

站在2025年的产业跃迁点上,智能驾驶行业的淘汰赛远未结束。这场洗牌不仅在清理技术泡沫,更在重塑产业规则——当资本狂热退潮,技术落地的能力、商业闭环的构建、产业生态的协同,将成为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砝码。其实除了华为和Momenta以外的这些曾经的明显企业,现在来看,也只是活着,但至少活着就有希望,像禾多科技、纵目科技、图森未来这样的企业,只是他们不幸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