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划清服务边界, 车圈炸锅! 这三类车直接“失保”
- 2025-07-25 12:56:19
- 174
7月17日,极越汽车一纸公告划清了车机服务与售后质保的边界,在行业内掀起不小波澜。根据《关于极越车机软件服务及车辆售后质保范围》公告,通过正常官方渠道购买的车辆将继续享受完整的车机系统维护、软件故障排查及国家规定的质保服务。
而在授权渠道购车的用户,则需注意:极越仅负责车机软件支持,车辆硬件质保将由销售方承担——这意味着消费者在签约前必须主动确认售后条款,否则可能面临“踢皮球”风险。
最引人瞩目的是公告直接拉黑了三类车辆:被盗车、已报废车、非官方引进的海外版车型**。这些车辆将被彻底切断车机服务和质保支持。
“涉及违法犯罪及安全风险”,公告中短短几个字,却揭开了二手车市场长期存在的非法流通隐疾。
服务边界为何此时划清?
细读公告,极越对“车机软件服务”的定义极为具象:涵盖日常系统维护、软件异常排查,甚至包括因故障需重新刷机的深度技术支持。而“车辆售后质保”则明确指向国家法律框架内的责任。
这一细化动作,表面是服务条款的规范化,实则暗含成本精准管控的意图。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提高,车机系统的维护成本不断攀升。非法流通车辆一旦接入官方服务体系,不仅消耗技术资源,更可能引发数据安全风险。
特别是被盗车辆,其VIN码虽在系统内,但法律上已属“黑户”,车企自然不愿为此买单。
值得注意的是,极越当前处境微妙。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末该品牌陷入裁员、欠薪、拖欠供应商款项风波,多条被执行信息更凸显其资金链压力。此时明确免责条款,既是对经营风险的对冲,也是对正规购车用户的保护。
二手车买家迎来硬门槛
公告中特别强调:用户购买二手车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验证车辆状态。这一提醒直指行业痛点。
当前二手车市场鱼龙混杂,部分被盗车辆经过“洗白”流入市场,报废车辆也可能被非法翻新。普通消费者缺乏专业鉴别能力,一旦中招,不仅损失购车款,更将面临售后无门的困境。
极越此次划出红线,相当于设立一道防火墙。通过官方渠道可查询车辆是否享有服务和质保,这既是对非法交易的震慑,也为诚信买家提供了避险工具。
跨境车辆的条款则显示出对市场秩序的维护。海外版车型未经合规引进,其技术标准、软件适配均与国内体系存在差异,盲目提供服务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
正向引导还是责任缩水?
从消费者视角看,公告犹如双刃剑。合法购车用户的权益更加清晰,服务资源将更集中。但授权渠道购车的用户需要自行与销售方确认质保细节,复杂度提升。
更深层的是车企责任界限的讨论。当车辆被盗或非法流通,车企完全切断服务是否合理?事实上,宝马、特斯拉等企业均有类似政策,但往往配合执法部门提供数据支持,而非简单拒保。
极越的积极意义在于推动行业透明化。将销售渠道与售后责任绑定,促使授权经销商规范经营;而非法车辆的公示,则倒逼二手车市场建立核查机制。
对处于经营困境中的极越而言,这更是一次服务资源重构——将有限的技术团队聚焦于核心用户,或是求生之路的必要选择。
结语
二手车商老张最近眉头紧锁:“以前收车看证件齐全就行,现在得先跑极越系统查一遍,否则收来的车可能变砖头。”某维权群里,刚买到“保税区版”极越01的小吴发现车机永久离线,才知自己成了政策红线外的“孤儿”。
当服务成为稀缺资源,规则从不是枷锁而是指南针。极越划下的这条线,正在倒逼市场建立更透明的车辆流通机制。
合法车主将获得更高效的远程诊断和系统维护,而那些游走灰色地带的交易者,则不得不面对“技术隔离”下的贬值风险。
话题互动:您认为车企是否应该为非法流通车辆提供基础服务?
支持:技术应有人文温度,无辜二手车主不该被“连坐”
反对:违法车辆就该零容忍,否则变相鼓励黑市交易
中立:车企可提供有限技术支持,但需配合执法追回赃物
- 上一篇:黄圣依称不接受婚前同居
- 下一篇:印度交通部长称道路年内能与美国媲美